寺人在古代是什么意思(寺人在古代的解释)
Author
生成
海报
公众号名称

公众号描述

关注
寺人在古代是什么意思(寺人在古代的解释)
06-01

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中,常常会遇见寺、刹、宫、观这四个字,往往对他的剧情内容不甚了解,只是做表面的大气理解而已,实际上这4个字它的具体的含义是不一样的。

寺,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为:寺,廷也,有法度者也。秦朝以后,官员任职之所,通称为寺,简单点解释,古代公务员办公的场所都叫寺,比如大理寺、鸿胪寺、太常寺等等。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,鸿胪寺是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,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。相传东汉明帝的时候,天竺僧人摄摩腾、竺法兰用白马驮着经书向东方而来,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,后来鸿胪寺加以改建取名白马寺,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。梵语中,寺叫僧伽蓝魔,简称伽蓝,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。

由于佛教产生在古印度,它的经籍本是用梵语——即古印度书面语写成的,所以凡是与佛教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称为梵——佛寺也就叫做梵宫、梵宇或梵刹。有的书中将梵宇和琳宫并提。琳宫本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,而道教的庙宇也称琳宫。

庙,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建筑物,汉代以前,统治者对庙相当看重,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。《礼记》中写道:天子七庙,卿五庙,大夫三庙,士一庙。即最高统治者天子能立7庙,分别是:父、祖、曾祖、高祖、高祖的父、祖父和始祖庙;诸侯能立5庙,分别是:父、祖、曾祖、高祖、始祖庙;大夫立3庙,分别是:父、祖、曾祖之庙……平民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建庙。

到了汉代,庙的含义开始发生了改变,庙与原始神社(如土地庙)混合在一起,变成了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、地望城池之神社,所以庙里可供奉鬼神,而且古人迷信,认为人死后会进入阴曹地府再轮回转世。所以为了纪念那些有杰出贡献并去世的人,就为他们建庙,比如文庙(孔子庙)、武庙(关羽庙),世世代代接受人们的香火敬拜,此时庙和佛教一点关系都没有了。

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汉民族的宗教,它的庙宇通称为观。注意,这里的观不能读guān,只能读guàn。如北京的白云观,苏州的玄妙观,都是道教的著名的丛林,皆以观名。

宫本来是房屋的通称,秦汉以后除专指帝王的房舍外,也称宗庙、佛寺及道观。宫观合称,唐朝以前指的是祠庙,唐朝以后则专指的是道教的庙宇。

佛寺与道观,由来并称,但二者各有所宗,一般是泾渭分明,不容易混淆的。规模较小的道观称为道院,这都表明是属于道教的事物。

而与佛教有关的事物,除了称梵以外,还常常称为禅,如唐诗《破山寺后禅院》: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有些寺院的匾额上,题为某某禅寺或某某禅院,这是因为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之一叫做禅那的原故。

梵语中还有刹多罗一词,指的也是佛寺,简称为刹(cha)。南岳衡山魔镜台福严寺山门上有一幅对联:

六朝古刹,

七祖道场。

寺院内塔顶上的幡柱又叫宝刹,常做寺院的通称。

佛教庙宇的名称极其繁多,除了上述这些以外,还有佛龛(kān),佛图,檀林、丛林等等不胜枚举,这里只能举其大要,概不一一说了。

道教庙宇除了其自身的名称之外,还沿袭了某些佛教名词,如衡山福严寺联语中的道场,本指佛教礼拜、诵经、行道的场所,隋朝时改称天下寺院为道场,道教即沿用了这一词语。丛林本来是佛教的名词,意思是众多僧人住在一起,好比林木丛聚,而道教也称自己的庙宇为丛林。

至于其他宗教的庙宇名称都比较单纯,远远没有佛教这么繁杂。比如伊斯兰教即回教的庙宇也叫寺,因为它称颂所崇拜的真主至清至真,所以它的庙宇统称清真寺。

而佛教的另一支——喇嘛教的庙宇,有的叫做寺,有的叫做妙庙,如河北承德离宫的外八庙都是喇嘛庙。

总之,天下名山僧占多,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,历代盛行不衰,寺庙遍及各地。今天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,各种宗祠、宗庙已经所剩无几,那些迷信神祗的山神庙(比如《水浒传》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)、土地庙(比如鲁迅《祝福》中卫老婆子劝说祥林嫂去土地庙捐门槛)也荡然无存了。现存的宗教寺院是虽然已经十分稀少,但相对来说,我们一般所能见到的庙宇多数都是梵刹佛寺。

本文由同城头条作者上传并发布,同城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同城头条立场,未经作者许可,不得转载。
阅读 4

第一次接受赞赏,亲,看着给啊

赞赏
0人赞赏
1
3
5
10
其他金额
金额(元)
赏TA
申请头条作者号

便民信息

更多

推荐阅读

热门评论
随便说点什么
发表评论